欢迎访问安徽省殡葬协会网站! 2023年12月5日 星期二
协会要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理论探讨
通联方式
理论探讨
微视角下的殡葬行业
——浅谈殡葬文化与产业
发布时间:2023-10-31 08:50:17   作者:焦思文   浏览:98

最近读了哈佛人类学博士铃木光的一本书,名为《死之价 当代日本殡葬产业》。这本书是基于她在日本一个名为Moon Rise的殡葬公司参与式观察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旨在揭露当代日本殡葬行业正在从带有宗教色彩的传统仪式逐渐转变为高度商品化、专门针对顾客需求设计打造和营销的服务产业。铃木光着重探讨了殡葬公司在重塑现代日本丧仪文化中的角色,以及市场化的殡葬服务对文化价值观的影响。

这让我联想到了中国殡葬文化的变迁。作为一名殡葬管理工作者,我经常接触逝者、逝者家属和殡葬服务人员,从中发现中国殡葬文化与死亡价值观也在发生着相似的变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丧葬仪式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视为对逝者的最后安息和尊重。人们相信死后有来世,并且非常重视对逝者的丧礼仪式。这些仪式往往由亲朋好友共同参与,包括丧家、亲属以及其他社区成员。虽然丧葬仪式的形式因地区和家族习俗而异,但一般都包括祭祀和守灵环节。传统的中国丧葬仪式通常选择地下葬,尤其是土葬。人们相信通过土葬,逝者可以与大地相连,保持与自然的联系。同时,葬礼也是对逝者的敬意和怀念的表达方式。丧葬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视为对逝者的最后安息和尊重。在丧葬仪式中,人们也注重后事处理,包括纪念和祭拜逝者的活动,如祭祀祖先、祭拜神灵等。这些活动与中国文化中的家庭观念和尊重祖先的思想有关。

  总而言之,丧葬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对逝者的最后告别和纪念,同时也是对生者的思考和反思。尽管现代社会的变革带来了许多新的丧葬方式,但传统的丧葬仍然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上述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以前,中国农村的葬礼活动是不可或缺的,但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人们观念的转变,农村或社区作为一个集体已无力对其成员的葬礼进行定义和控制。与此同时,殡葬服务行业的兴起逐渐垄断了与死亡实践相关的知识,他们帮助家庭成员创造逝者的正面回忆,处理尸体并将其火化,并为因丧亲而悲伤的家人提供加强社会关系的机会。作为结果,现代化的殡葬仪式戏剧性地减弱了传统葬礼特有的不洁印象。与以前农村成员之间持续的互惠交流不同,现代殡葬服务与其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更加单纯。可以说,丧葬业的市场化和社会关系的转型是现代化进程的两个层面。重构仪式是为了应对社会变化,而不仅仅是维持现有社会关系或重现处于静止状态的天地宇宙观。

在当代社会,殡葬行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它不仅关乎人们的最后告别,也牵动着生者的内心。殡葬行业已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安葬工作,而是一个综合性服务行业,提供从丧亲到后事的全方位关怀。殡葬业为人们提供了尊严告别的平台。逝者的离去不仅是家庭的创伤,也是社会的损失。殡葬行业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告别仪式,让家人和朋友表达对逝者的思念和悼念。通过专业知识和技术,确保逝者的遗体得到适当的处理和安葬。从接运遗体到处理、善后工作,殡仪人员都以认真细致的态度为逝者和家属提供相应的服务,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宁。

  此外,殡葬行业也积极推动文化和科技的结合。通过创新科技,例如流行的网络祭扫和在线祭奠,人们可以远程追思逝者,与世界各地的亲友分享回忆和感悟。这种融合使丧礼更加现代化,满足人们对尊严告别的需求。

葬行业也面临诸多挑战。其中之一是环境保护。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殡葬行业需要寻找更环保、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公众也对殡葬行业的合理定价和透明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殡葬管理部门需要实时监督,推动殡葬改革持续进行。

总的来说,现在社会,殡葬行业在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关乎逝者的最后告别,更关系到生者的悼念和记忆。通过不断创新和发展,殡葬服务部门有望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给予逝者和家属一个更加尊严的离别。同时,我们也应该共同关注和支持殡葬行业,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以适应社会的变革和需求的不断变化。

便民服务
合作单位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梅山路6号
电话:0551-65606064 传真:0551-65606064 邮编:230041 QQ:1309420308 微信:13365510076 邮箱:ahbzxh@163.com(投稿)

备案号:皖ICP备190155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