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省殡葬协会网站! 2024年4月27日 星期六
协会要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理论探讨
通联方式
理论探讨
在“新常态”下培树殡葬改革的新元素
发布时间:2015-03-09 15:55:19   作者:朱永鑫   浏览:6279

为发挥广大党员、干部带头示范作用,进一步推动殡葬改革,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殡葬改革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社会习俗改革,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党风政风民风。在当前全国开展的“新常态”大讨论活动中,在祭扫内涵上,要求带头祭扫先烈,弘扬慎终追远等优秀传统文化,带领群众逐步从注重实物祭扫转移到以精神传承为主上来”。这是殡葬改革的一次全新的提法,是一次以人为本新的“变革”,充分体现了对殡葬活动传递思想内涵和人文价值,推动从注重保存实物向保存人生文化转型提升。

    一、体现社会习俗改革的规律,是促进我国殡葬改革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殡葬改革是破千年旧俗、树一代新风的社会改革,在推行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传统观念阻力大、思想认识不统一等问题。《意见》明确要求以党风政风带动民风是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途径。

    在当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异常活跃、价值走向多元化的大趋势下,加强殡葬文化研究,舞起“扬弃”的大旗,不断探求文明节俭与释放情感的关系,精神消费和价值规律的关系,封建迷信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会极大地促进殡葬改革、改善殡葬服务,积极引导群众低碳文明治丧和祭祀,培树和弘扬具有时代特征、行业特色、文化特点,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机结合的先进殡葬文化,发挥先进殡葬文化、礼仪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促进改革、创新、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牢牢把握主流,遏制低陋粗俗、庸俗之风的泛起和蔓延,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生命感悟、人性升华、感恩社会、传递温情。

    二、体现文明办丧祭祀的特征,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

   “文化作为民族历史凝成的生存方式,其中必然包含着人对于自身和自然的的超越。”当我们洞察殡葬活动时,要“以文化人”,把始终蕴含着超越性和自在性的持续而复杂的矛盾运动,引导成为殡葬活动文化、文明转型的根本动力,更好地把握和有效地运用。

    以先进文化引领。在丧事活动中,体现文明节俭元素,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尊重他人合法权益,不得在居民区、城区街道、公共场所搭建灵棚。在哀悼形式方面,要求采用佩戴黑纱白花,自觉抵制迷信低俗活动。在治丧方式方面,严格控制规模,力求简朴。在坚持推行火化前提下,实行节地生态安葬。在火葬区必须实行火葬,不得将骨灰装棺再葬,不得超标准建墓立碑,带头实行生态安葬,采取骨灰存放、树葬、花葬、草坪葬等节地葬法。这些举措充分体现了“新常态”下的新要求。采用敬献鲜花、植树绿化、踏青遥祭、经典诵读等方式缅怀故人,积极参与社区公祭、集体共祭、网络祭扫等现代追思活动,不得在林区、景区等禁火区域焚烧纸钱、燃放鞭炮。在祭扫内涵上,要求带头祭扫先烈,弘扬慎终追远等优秀传统文化,带领群众“逐步从注重实地实物祭扫转移到以精神传承为主上来”。通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尝试,创新形式,丰富内容,传递爱的力量,体现人性的尊严和风清气正、绿色环保的清明节传递了新元素。

   三、 体现心中的存在和缅怀,是提升亲情彰显感恩情怀的有效途径

    在“新常态”下人们要自觉摒弃陈规陋习,遏制粗陋、粗俗、庸俗之风溢生和蔓延,让生命感悟、人性升华,提升丧事祭祀活动中先进文化的内含量,充分体现人性的尊严和对逝者的尊重。

    针对这一“变革”,在丧事祭祀活动中,自觉摒弃和杜绝传统的焚烧冥纸和燃放鞭炮的陋习,充分体现文化元素,开设“天堂信箱”、采用撞钟祈福、丝带传情,集体公祭、家庭追思会等多种现代文明祭祀方式,用遗物祭、鲜花祭、音乐祭等,在“清明节”踏青赏春、亲近自然、催护新生、植树造林、放飞心灵。我们要满足群众的需求,引领文明健康的方向,把“逐步从注重实物祭扫转移到以精神传承为主上来”外化为殡葬改革转型、升华的内驱力,成为殡葬改革新“变革”的思想“标杆”和道德“高地”。 

便民服务
合作单位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梅山路6号
电话:0551-65606064 传真:0551-65606064 邮编:230041 QQ:1309420308 微信:13365510076 邮箱:ahbzxh@163.com(投稿)

备案号:皖ICP备19015599号-1
Adodb 数据库操作失败Adodb 关闭数据库连接失败